楼盖完了钱没拿到
郑州市惠济区新城街道,两栋9层高的双子座商业大厦早已封顶,矗立街角。就在这高楼脚下破旧的板房里,住着曾经的建设者。他们因为没有拿到工资,不能回家过年。从8月20日商业广场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后,罗以学已经和工友们在这里生活了4个月,只为要回被拖欠的6万多元工资。
“从8月到现在,老板就给了我1000多元生活费。”望着眼前的高楼,51岁的罗以学有着说不出的难受。“没想到楼盖完了,钱却没拿到,一年到头白干了。”
中办国办最新发文,要求严肃查处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让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应得的报酬。但采访了解到,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数量仍然庞大。河南省高级法院今年年末集中办理农民工工资案件,仅半个月时间就受理案件6717件,涉及农民工1万余人,涉案金额达3.14亿元,拘留了35名涉案责任人。
绕不出的“连环欠”
拖欠罗以学和工友工资的包工头叫冯强。说到欠薪,冯强也一直倒苦水:按照合同约定,开发商要在工程主体封顶时支付80%工程款,即1700万元,其中农民工工资400多万元,可到了12月20日,只给了150万元。
记者采访发现,开发商年底拖欠工程款的情况十分普遍。上海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工作人员张涛透露,开发商一般都在11月初封账,直到次年1月才启封,这段时间内财务资金一般只进不出,不愿拿出钱来支付工程款;此外,不少房地产公司资金不足,将大部分资金用来支付地金,要等销售款入账后才支付建筑商,因此拖欠工程款十分常见。
“农民工欠薪是一环扣一环,有时不是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不给农民工钱。在‘欠薪链条’中,每一环之间的利益错综复杂,形成环环相护的怪圈,这给‘清欠’增加了难度。”全国律协公益法律委员会秘书长时福茂说。
引入信用建设体系
为了讨回工资,罗以学和工友们几个月来四处奔波。他们堵过开发商,找过承包商,还几次去惠济区街道办事处、区政府、信访局、劳动保障所。“这个让去那个,那个让找这个,不知道跑了多少遍,推来推去,腿跑断了也找不到个说理的地方。”
对此,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樊明表示,要解决欠薪问题,政府部门必须拆掉相互推诿的“弹簧门”,主动承担责任,积极重拳出击,为农民工办实事。
北京市京师(武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戴巍说,目前法律对违规企业的惩处力度远远不足以起到震慑作为,很多企业仍抱有侥幸心理。他建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应加大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可借鉴信用卡经验,联合相关部门对欠薪案件高发行业的所有企业进行备案登记,全国联网。“如果严重违法次数累计达到一定程度,企业及其法人将被永久禁入市场,有效规范企业行为,遏制欠薪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