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河南省诚信建设新闻发布会

点击:  发布时间:2016-01-18 09:36
2016年1月12日,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在省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河南省诚信建设新闻发布会,邀请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发改委、省工商局、国税局、省地税局向社会通报2015年全省诚信建设情况及重点领域守信“红名单”、失信“黑名单”发布情况。新闻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领导主持,省直部门、新闻媒体等单位60余人参加。
2015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在全省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下,我省诚信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建立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省政府批转印发了省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河南省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实施方案》。自2015年9月28日起,全省工商部门已经实施“一照一码”,截至2015年底共发放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13.3万张。二是推进了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建设。河南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基本建成,并开始整合归集地方、部门信用信息。工商、质监、税务、环保等部门信用信息平台进一步完善,信用信息归集、交换共享、公开公示、查询等功能进一步提高。郑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升级建设稳步推进,洛阳、濮阳、新乡、南阳、济源、兰考等市县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也在加快建设。三是开通了“信用河南”等信用网站。去年11月,开通运行“信用河南”(www.hnxy.gov.cn)网站,并已实现了与省政府门户网站和“信用中国”网站链接和数据对接,投入运行短短一个多月,日均访问量达到3000人次,在诚信建设中已经开始发挥作用。郑州、濮阳、南阳、济源等市也相继开通了信用网站。四是扩大了信用产品的应用。经省政府同意,去年8月份省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印发了《关于在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意见》,有效推动了我省信用产品的应用。我省招标投标要求提供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结果,信贷领域要求提供人行征信记录,政府采购、企业债券发行要求提交信用记录或信用报告,水利建设招投标资质审查、会计和评估机构审批、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等领域也都要求提供信用主体的信用记录。五是启动了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双公示”。省政府印发了《河南省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了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工作协调推进会。去年11月,省发展改革委率先实现了“双公示”;去年底,省直部门都已经实现了“双公示”,郑州、洛阳、濮阳等市县也实现了“双公示”清零。六是实施了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省国税局、省地税局联合对纳税主体开展了信用评价,对纳税守信企业和个人在出口退税、发票领用、企业贷款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守信纳税人50万户次受惠。省发改委、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等23个单位联合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去年已对29家法人企业、12个自然人采取了限制上市、限制发行债券、阻止出境、禁止乘坐飞机、列车软卧和动车等联合惩戒措施。七是探索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实施意见》,提高政府对市场主体的服务和监管水平。省发展改革委积极探索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投资类企业新型监管体系,制定并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投资类企业风险管理暂行办法》。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河南省投资类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试行)》,推动开展投资类企业信用信息采集、整合归集和大数据分析,我省投资类企业政府监管、信用约束、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正在加快形成。八是开展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试点创建。省环保厅、省工商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地税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业性示范试点和郑州、洛阳、许昌、濮阳、济源、兰考、永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综合性示范试点取得较大进展,郑州、南阳积极申报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诚信企业示范创建“百千万”工程活动获得初步成效,3257家企业加入《河南省企业综合诚信承诺公约》,131家企业申报参加诚信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偃师、汤阴等8个市县积极参与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工程示范区创建,栾川、延津等9个市县积极参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专项工程示范区创建。省物流协会、汽车工业协会、酒业协会等行业协会开展多种形式的“诚信经营”创建活动。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开展“最美纳税人”推选活动。九是组织了诚信文化建设和宣传教育活动。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发展改革委、人行郑州中心支行、省社科联联合主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层论坛”,新浪网、凤凰网、中国经济导报、河南日报等媒体报道,取得良好社会反响。人行郑州中心支行、省商务厅、河南证监局等部门分别组织开展“加强征信宣传教育,提升国民信用水平”、“诚信兴商宣传月”、“上市公司诚信公约阳光行”等活动,洛阳、濮阳、济源等市县分别开展“11.22洛阳诚信日”、“巩固文明成果 打造诚信濮阳”论坛、“济源市企业诚信发展论坛”等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对于提高全社会诚信认识水平、营造良好信用环境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
同时,我省重点领域守信“红名单”和失信“黑名单”发布工作也取得重大进展。省国税系统公布税收违法“黑名单”案件34起,涉及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43人。其中,偷税案件12起,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17起,非法制售发票案件4起,骗取出口退税案件1起。 “黑名单”企业纳税信用已被降为D级;12户企业分别受到海关降级、出入境检验检疫信用降级、金融机构融资授信参考、禁止受让收费公路权益、不予以推荐申报河南省名牌产品及申报县长质量奖等惩戒;3名当事人已被禁止部分高消费行为。3户企业慑于“黑名单”及联合惩戒的威力,主动补交税款。省地税系统公布重大税收违法案件7起,纳税信用等级由A级降为D级的纳税人2户,B级降为D级5户。全省各级法院共录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信息152617条,录入量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长6倍,累计录入总数达到170996条,12417名失信被执行人迫于压力履行了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省工商局累计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市场主体共有168037户,占市场主体总数的4.69%,其中,企业累计有112105户。根据统计,2015年全省共发布 “红榜”企业和个人15435个,有效发挥了诚信示范引领作用;发布 “黑榜”企业和个人133508个,对失信形成震慑,优化了我省信用环境。